7 月 18 日,“青春缘溪探源 活力助显泾彩”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地调研探寻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 “泾县路径”。
走进爱民村:一片茶叶串联起的乡村振兴路
上午,实践团队在马头村村口集合,完成调研问卷、团队旗帜等物资清点,并进行调研分组后,驱车前往爱民村。抵达后,队员们分为 3 组展开行动:一组前往村委会对接调研事宜,一组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另一组聚焦返乡创业典型案例探访。
田间地头学技艺:走进农户家中的队员们,围绕当地特色茶叶 “爱民翠尖” 展开调研,详细了解茶树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以及采茶、杀青过程中需掌握的技术手法与火候控制等细节,在与农户的交流中,近距离触摸茶叶种植的 “台前幕后”。
图为农户在学生们讲解爱民翠尖的发展历史和产品介绍 罗程成 供图
党群对话谋发展:对接村委会的队员们,与爱民村党支部书记深入交流,系统了解村内茶旅项目发展现状。据介绍,依托茶旅融合发展,当地已有多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旺季时常出现 “一房难求” 的火爆场景,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五年前增长近 3 倍,茶叶成为名副其实的 “致富叶”。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当地特色的留白民宿 何丽 供图
返乡创业添活力:探访返乡创业名人的队员们,走进 “野行山野咖啡店” 等特色场所。这些由年轻人创办的业态,将披萨、面包等西式餐点与当地茶香、山水景致结合,凭借 318 川藏线的区位优势成为网红打卡地,用创意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动能。
图为队员在调研野行咖啡基地农户 何丽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同野行咖啡店的负责人合影 罗程成 供图
“一片片茶叶里,藏着农村发展的大希望。” 队员们在与村民、党群的 “深度对话” 中,既体会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更被他们坚守土地的执着打动,愈发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信念。
探访汀溪乡:水墨风景里的茶旅融合新篇章
离开爱民村,实践团队前往汀溪乡,首站抵达汀溪乡大南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书记、村委员围绕 “汀溪兰香” 茶旅融合发展展开座谈。
村书记介绍,“汀溪兰香” 的珍贵源于其独特生长环境 —— 海拔 600 米以上的山区常年云雾缭绕,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孕育出的茶叶自带兰花香。近年来,当地以 “水墨汀溪” 景区为依托,大力推进茶旅融合,让“汀溪兰香”知名度持续提升;未来,大南坑村将深化茶旅融合战略,推动产业振兴再上新台阶。
图为大南坑村书记为同学们讲解茶旅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罗程成 供图
随后,实践团队进入 “水墨汀溪” 景区,在与工作人员沟通后,分 3 组开展针对性调研:
第一组面向旅游团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 70 份,了解团队游客对茶旅产品的需求与反馈;
第二组聚焦散客群体,收集游客对茶旅融合的满意度评价。不少游客表示 “泾县茶旅做得很有特色”,并提及每年都会专程前来,购买茶叶等特色产品,共收回问卷 30 份;
第三组走访景区工作人员,调研近年来游客来源、茶旅融合推进重点及景区内民宿茶叶销售情况,发现当前茶旅融合推广更侧重旅游团客户,散客以游玩为主,共收回问卷 28 份。
夕阳西下,茶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返程之路。在泾县的群山之间,特色茶业不仅是这片土地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描述,正书写着更多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故事。
(通讯员: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