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太平湖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关于“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5日深入太平湖镇,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展开实地调研。实践团通过访谈、考察、座谈等形式,挖掘太平湖“在保护中发展”的密码,为区域绿色转型提供青年智慧。
太平湖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积88.6平方公里,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体标准,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自然与人文交织成生态文明的生动画卷。
太平湖里山奢度假民宿内,管家汤女士向实践团介绍:民宿主打“绿饮膳食+临湖客房”,食材优选太平湖野生湖鲜与周边天然作物,但旺季入住率却仅40%-50%。汛期上游垃圾随暴雨冲淤湖区、周边配套设施滞后、运营成本高等现实困境是制约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谈及生态治理,她凝视湖面感慨:“从经济角度看,生态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并不多,但从长远来说,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图为实践团赴太平湖湾里山奢度假民宿调研其经营状况。尹安琦 供图
在太平湖湖水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地形地貌沙盘模型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太平湖历史与现状。黄金岛、曙光村、寨山早雪……从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到文旅融合的生态样本,太平湖的每一次脉动,都在书写“生态为底、文化为魂”的发展新篇 。
图为实践团在太平湖湖水文化研究中心阅读太平湖简介。尹安琦 供图
太平湖桨板运动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讲解如何通过体育赛事运营激活水域价值。水上运动中心为促进人水和谐,中心选用轻量化、低干扰的桨板设施,规范运动区域与路线,既让游客体验桨板乐趣,又不对湖水生态、岸线环境造成破坏。桨板运动体验中心举办赛事聚起的人气,成为生态传播的底气。太平湖的生态故事,随着桨板划向了更广的天地。
在太平湖水上运动中心,朱总与实践团围坐交流。谈及运营理念,他强调中心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项目规划与日常运营中融入绿色思维。为守护太平湖生态,中心引入电动摩托艇、氢能源观光船等低碳设备,这些设备噪音小、零排放,既满足游客水上体验需求,又不对湖水、空气造成污染。他谈到,水上运动中心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场所,更是生态保护的实践阵地,要以可持续运营,让游客在享受水上乐趣时,也能守护太平湖的碧水清波。
水上运动中心朱总为实践团讲解游艇动能原理。尹安琦 供图
在中国书法大厦太平湖双墨阁大酒店,管理人员分享了“书法+康养”的跨界实践。酒店依托国家级康养景区资质,推出“墨香疗愈”等特色服务。酒店将书法创作与生态保护结合,举办“湖光山色入画来”写生活动,并将作品义卖收入捐赠太平湖生态修复基金。
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王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太平湖镇人民政府,政校双方就“太平湖生态价值转化”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党委委员、规划环保办主任吴加围绕太平湖基本情况、历史发展、存在问题、主攻方向作出详细说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寻求、存量用地在规划管控下的有效利用,是太平湖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太平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致富、区域腾飞的幸福密码。
实践团与太平湖镇政府开展政校座谈会。尹安琦 供图
暮色中的太平湖波光粼粼,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满满的调研成果踏上归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这支青年队伍将继续以专业视角解码“生态+”密码,为太平湖勾勒“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未来画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 王雪晴 吴嘉辰 王夏楠 尹安琦 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