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被置于优先地位的时代背景下,广袤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考验。7月14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黄山区暑期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的征程。他们此行是为了深入探究乡村振兴进程中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服务系统的协同发展及耦合协调关系,重点围绕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系列调研力求为当地发展贡献切实可行的智慧方案。
太平湖湿地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建设的湿地公园,同时也是安徽省内最大的人工湖,其生态价值与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湖面面积达 88.6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0 米,它在华东地区至长江中下游深水性峡谷型人工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周边栖息着白鹇、鸳鸯等 30 余种国家保护鸟类,水下生长着银鱼、鳜鱼等特色水产,构成了复杂而脆弱的生态链。然而,其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座谈会 —— 共商发展与保护大计
抵达太平湖镇后实践团队不顾旅途劳顿于当日下午与太平湖镇政府工作人员在镇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一场务实高效的座谈会。团队负责人结合太平湖在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详细阐述了此次 “三下乡” 实践活动的目标: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挖掘太平湖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精准剖析其面临的生态困境最终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又能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太平湖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了当地产业构成的详细情况。提到太平湖镇目前形成了 “生态旅游、茶叶种植、水产养殖” 三大支柱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座谈会最后,双方就调研路线、访谈对象等事宜达成共识,镇政府工作人员还为团队提供了当地自然资源分布图等珍贵资料,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与当地政府开座谈会。尹安琦摄
问卷调研 —— 洞察当地产业结构
座谈会结束后团队成员深入太平湖镇广阳村与村民及当地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实地问卷调研。广阳村是太平湖沿岸的大型村落,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发放了精心设计的问卷,还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记录村民的真实想法。问卷内容涵盖家庭收入结构、种植作物种类、生态保护认知等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当地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太平猴魁”等知名品牌。许多村民为增加家庭收入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减少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转而投身茶叶种植。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结构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而详实的一手资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实践团与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尹安琦摄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科学理念的生动践行。实践过程中,师生们既看到了太平湖镇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也敏锐捕捉到了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未来,团队将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重点研究茶产业绿色转型路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等课题,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太平湖地区的深入实施贡献安徽农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吴嘉辰 金灿 王夏楠 尹安琦 王雪晴)